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议开放

宁夏召开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来源: 作者: 日期: 2022-01-18 阅读量:

1月12日,宁夏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三次、十四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2022年任务。会议传达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领导同志批示,为我区获得全国应急管理系统表彰的先进模范和全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颁发了奖牌、证书。自治区、市、县(区)和宁东安委会、应急管理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全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和中层以上干部,有关重点企业负责同志和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参加会议。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三次、十四次全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应急管理领域“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六大体系”,持续提升应急管理“六种能力”,坚决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持久战”、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攻坚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着力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  持续提升科学应对能力

对标集中统一、纵向贯通、横向联动、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重点做好“四个一”。

一是健全一套机制。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应急指挥调度资源库,嵌入信息化预案模块,绘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图”,理顺安委会、应急管理指挥部各层级、各单位指挥关系,完善区、市、县、乡镇、村五级全贯通的组织指挥架构;健全会商研判机制,坚持定期研判、联合会商,及时分析形势,提出防控措施;健全应急协同机制,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行业部门专业优势,加强军地对接沟通,组织区市县线上联合指挥推演,强化灾情动态通报、联合指挥调度、力量需求衔接。

二是搭建一个平台。搭建集移动单兵、指挥方舱、卫星终端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融合指挥平台,贯通应急管理部和区、市、县各层级,实现线上会商研判、实时发布指令、远程可视指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科技手段,探索开展桌面推演、模拟仿真、现场再现、应对复盘等工作。

三是建好一个团队。着眼科学高效处置,建好应急指挥团队,要突出地方领导干部,锻炼提高统筹协调、科学决策、应急处突能力,带头成为应急指挥行家;要突出部门负责同志,全面掌握行业风险特点、应急预案、应对措施,提出工作建议;要突出相关领域专家,充分发挥风险识别、风险研判、风险化解等方面专长,当好参谋智囊;要突出现场指挥人员,培育战术运用、临场应变、果断处置能力,切实提高应急指挥的实效性。

四是规范一批流程。出台《自治区应急值守工作管理规范》,实现事前研判、事中处置、事后评估工作标准化。制定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响应规程和响应指令,实现应急响应程序化。探索“战时”应急指挥部搭建标准,明确前后方组织架构、重点任务、职责分工,实现应对处置规范化。

(二)着力健全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持续提升源头管控能力

坚持“风险不受控就是隐患、隐患不根除就是事故”的理念,始终把风险管控挺在前面。

一是把稳安全生产基本盘。危化领域,突出生产、储存、运输、废弃处置4个重点环节,扎实开展安全风险集中整治,持续推动化工园区(集中区)降险除患,防止风险外溢。紧盯“两重一大”企业、精细化工企业和产业转移项目,深入推进设计诊断复核、专家指导服务、消地协同检查,精准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矿山领域,加快推动“电子封条”建设,实现所有在册煤矿主副风井口、车辆出入口和调度室等关键部位在线监管。聚焦煤矿周期性、阶段性、系统性风险,全面普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组织问题隐患常态化大排查,开展顶板和机电运输专项整治。加大停产整顿矿井、高风险矿、保供矿等重点煤矿巡查监管力度,严防偷采盗采等非法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关闭、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工贸领域,开展有限空间、钢铁、粉尘防爆、铝加工(深井铸造)专项执法行动,对工贸行业涉氨制冷企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狠抓安全措施落实。同时,积极发挥各级安委办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有关部门深入排查治理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有效防范遏制事故。

二是守好灾害防治基本面。森林草原火灾方面,加快重点林区火源监测、防火隔离带等设施建设,夯实火灾防范基础。推进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排查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强祭祀、生产、非生产用火等火源管控,督促各地依法打击违法违规用火行为。水旱灾害方面,严格落实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度,理顺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提高工作落实整体效能。围绕黄河、贺兰山东麓、六盘山、罗山等重点区域,突出城镇易涝区、蓄滞洪区、库坝窖池、山洪沟道等重点地段,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紧急转移避险点建设,筑牢防洪安全屏障。地震和地质灾害方面,统筹推进区域性断层和重点县(区)活动断层探查,强化地震风险普查和区域安全性评价。密切关注地质灾害险情,统筹做好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等工作。气象灾害方面,针对雨雪冰冻、大风大雾、寒潮高温等极端天气,及时预测分析,发布预警信息,严防山体滑坡、道路塌陷、管道冻裂、高空坠物等引发次生灾害。

三是抓住新型风险关键点。围绕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四大提升行动”“十大工程项目”和“四权改革”等重大任务,落实“区域评估”“整体评价”等制度,强化风险管控措施,保障产业安全。及时研判产业转移、能源保供、市场波动等新情况和电化学储能电站等新业态带来的新风险,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地图”,分行业、区域确定风险等级,实行动态评估,实施重点整治。深刻吸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甘肃白银“5·22”公共安全事件教训,完善落实重大活动风险评估制度,对可能导致群死群伤、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风险,从最坏处考虑,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三)着力健全完善应急力量体系  持续提升抢险救灾能力

应急准备是遂行任务的重中之重,只有平时下足功夫,关键时刻才能赢得主动,要在预案、力量、物资“三要素”上接续发力。

一是健全应急预案。修订《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加强统一规划和分级分类管理,增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市县要对标自治区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抓紧完成本级预案制修订任务。持续开展乡镇(街道)、社区(村)预案编制试点,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预案体系,做到应对处置灾害事故有案可循、依案而行。

二是建强应急队伍。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若干意见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科学统筹社会各层面、各层级应急力量,加强规范管理,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建立应急救援人员待遇保障机制,提升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尊崇度。督促指导行业主管部门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填补自治区级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应急力量空白。深入推进乡镇(街道)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力争年内组建率达到90%以上。

三是建优保障机制。坚持统一布点、统一协调,优化各级应急救灾物资库、代储点、分储点的空间布局,完善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产能储备相衔接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模式。按照区、市、县分别承担50%、30%、20%的标准,落实应急救灾物资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任务,实现应急救助和转移安置13万人的目标。

(四)着力健全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持续提升智慧应急能力

把信息化作为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智理”转变。

一是建设集约化的信息系统。推进自治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整合相关部门应急管理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与业务数据,打造跨部门、跨地域的应急数据资源中心,构建“全域覆盖、纵向联通、统一管控”的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体系,实现灾害信息报送“一张网”、指挥调度“一键通”、应急管理“一张图”。

二是建立立体化的保障网络。稳步推进全区应急救援指挥通信能力建设,全面整合现有装备、信息化资源,提高区市县应急管理部门通信保障能力,实现灾害事故现场“联得上、看得清、听得见”。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大型企业,探索建立协作服务模式。推行应急力量装备资源和救灾物资电子台账管理,实现各级各类应急物资的智慧管理和高效调配。

三是适配自动化的装备设施。推行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工贸领域“降尘减人”,实现更多智能采掘、高危场所机器人巡检,切实“把机器换上去、把人员减下来”。鼓励易燃、剧毒和强腐蚀液体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采取罐式集装箱、专区停放等物防技防措施。推动“两重一大”化工老旧装置更新改造升级,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严防设备老化形成系统性风险。

(五)着力健全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持续提升法治应急能力

发挥制度的治本作用,加快形成有机统一的法规制度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创新发展。

一是坚持立改并行。完善自治区应急管理领域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健全规章文件清理常态化机制,全面落实“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和有效期制度。开展新安法落实情况调研,积极推进《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自治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等地方配套法规规章制修订,完成《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指南》等地方标准编制,不断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法规体系。

二是坚持督考并举。把领导干部履责情况纳入考核指标,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督促各地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年度“任务清单”,推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落地落细。强化预警、提醒等工作机制,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进行挂牌督办,约谈事故多发地区和行业有关负责人。会同各级党委、政府督查室,对监管部门和企业开展巡查督查、明查暗访,切实拧紧明责、履责、追责链条。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若干规定》贯彻落实,督促企业制修订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逐一明确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

三是坚持管服并重。全面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整合优化行政执法职能,实施分类分级差异化执法,推进应急管理系统执法人员统一着装,加强基层执法人员培训,推广银川市“互联网+执法”试点经验,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严格执行“四个一律”和“五个一批”措施,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精准运用行刑衔接,充分发挥震慑作用,最大限度减少违法违规行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证照分离”和安全生产领域证照电子化,承接好煤矿行政许可审批,更优更好助企纾困。

(六)着力健全完善共建共治体系  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把基层作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主战场,推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新格局。

一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高标准完成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六有”和村(社区)应急管理“三有”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结合平安宁夏建设、社会综合治理,推行应急管理网格化管理,引导村(社区)开展风险隐患报告、排查和治理,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推进银川、吴忠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创建,持续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示范县创建。整合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森林护林员等队伍资源,依托五级报送网络,用好灾害风险隐患信息系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制定社会力量参与隐患排查、救援救助、慈善捐赠、恢复重建等工作的政策措施,健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清单和内容标准,完善社会资源紧急征用、补偿制度,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控、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的热情。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推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各类防灾减灾科普场馆建设。指导化工园区(集中区)建设安全技能实训基地,推行集理论教育、实体化装置操作、师带徒跟班学习于一体的新型培训模式。开展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宣传“五进”,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全区煤矿安全警示教育日等时机,宣传安全发展和综合减灾理念,普及安全常识,提高避险技能,筑牢应急管理的人民防线

2022年重点打好“三场硬战”

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

2022年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要对照“两个根本”,下狠功夫、啃硬骨头。

一要加快问题清零。紧盯排查出的各层面突出问题和重大安全隐患,推动16个专项整治牵头部门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定实整改目标、责任单位、完成时限、评估主体,组织开展整改落实“回头看”,确保整治措施落实落地,问题隐患销号清零。

二要加快总结评估。发挥“三年行动”专班牵头抓总和督促指导作用,聚焦法规标准是否健全、政策措施是否落实、机制运转是否顺畅、根本问题是否解决等关键,对2个专题、16个行业领域监管体系、救援体系、公共安全体系以及联审联批、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等制度措施逐项开展质效评估,固强补弱、完善提高。

三要加快成果转化。按照边整治、边总结、边应用的思路,全面推广运用石嘴山市“创新监管手段、提升防范效能”,中卫市“构建五高格局、提升整治实效”等典型做法和制度成果,推动形成更完善的源头治理、更严密的责任体系、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更有力的基础保障,促进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提升。

打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持久战”

抓住“十四五”规划实施机遇,主动对接重点项目,接力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久久为功、夯实基础,切实发挥防灾承灾抗灾综合效益。

一要有序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建立分区域、分类型、分要素的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数据库,编制区、市、县三级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及时将普查成果运用到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应急处置、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为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二要有序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推动涉灾部门完善地质、地震、气象、水旱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分类监测基础设施,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自治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整合各部门有关资源,实现全灾种、灾害链、防减救全过程风险监测、风险早期识别评估和预报预警。

三要有序推进应急指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加快自治区、五市、宁东和各县(区)应急指挥(救援)中心建设进度。压茬实施“十四五”期间应急物资储备库新建扩建工程,年内力争完成银川市、贺兰县、永宁县、平罗县、中宁县物资储备库建设。

四要有序推进其他重点工程。发挥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厅际联席会议作用,加大调度通报、督查考核力度,持续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等其他重点工程建设。结合国家减灾委第三次综合督查,及早开展工程绩效评估,全面客观评价重点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打好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攻坚战”

要坚持战斗力标准,练强练硬救援能力,守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要做到实战化响应。完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和驻宁部队、基干民兵等力量协调联动、快速响应机制,细化信息共享、灾情通报、力量调运等具体措施,全面提高灾害事故救援时效。

二要加强实战化保障。深化与民航、铁路、公路等部门应急联动,提升救援人员和装备物资紧急投送能力。加大先进适用救援装备配备力度,提高抗洪抢险、排水排涝、森林灭火、地震搜救能力。建设专业化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提高断路、断电、断网等情况下的保障能力。

三要开展实战化演练。制定2022年演训计划,在银川市举办自治区“应急先锋·2022”军地联合应急演练,在重大节日、重点时段开展应急救援紧急拉动,指导各地各部门结合灾情实际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检验提高各层级快速反应能力、现场处置能力、联合救援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