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形势与灾害预警

“清明”及“五一”期间全区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及对策措施

来源: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作者: 日期: 2023-03-27 阅读量:

“清明”和“五一”期间历来是我区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即将到来,为有效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防患于未“燃”,自治区森防办、应急管理厅近期组织气象、林草、公安、文旅、民政、消防等部门,对清明节和“五一”期间全区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开展会商研判。

结合往年火情致灾因素及新增风险,综合研判认为,我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面临四个方面风险隐患:一是气候条件不利。去冬今春我区大部降水较少,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春气温较高,多大风天气,不利于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经气象部门预测,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火险气象等级为较高,其他自然保护区为高度,整体火险形势严峻。二是可燃物载量高。近年来,随着封山育林等政策稳步推进,我区植被迅速恢复。去年夏季降雨较多,森林草原植被覆盖度同比显著提升。目前,植被还未完全返青,地表枯落物多,存量林地中易着火的中幼龄林地占比高,耐火能力不强,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蔓延。三是人为致灾因素增多。临近“清明”,祭祀逐步进入高峰;春耕生产日趋活跃,野外生产作业用火频繁;加之野炊吸烟等耦合事件叠加,致灾因素更加多元复杂,如2021年平罗黄河湿地保护林场“4.28”火灾,因机械故障,设备打火引燃周围杂草,加之大风天气不利于扑救,造成较大面积火灾。此外,天气回暖后,民众踏青旅游由过去“打卡式”逐步变为现在“沉浸式”,进一步加大了火灾防控难度。四是火源管控存在漏洞。自治区党委“四防”常态化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督查中发现的隐患集中在部分重点林场、保护区防灭火物资老化、配比不足,未建立森草扑火专业队伍等问题,反映出个别地方责任悬空,野外火源管控不到位,专项治理工作效果发挥不够明显,火源管控责任压得不实。

对策建议: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防火责任。以全面推进林长制为重要抓手,压实属地党政领导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实行重要地区领导包片、重要时段领导带班制度,全面推进六级包干的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切实压实防火责任。二是集中开展隐患整治,加强野外火源管控。严格落实野外火源管理规定,严打严查违章用火行为。加大林内巡护频次,加强入山人员管理和火源管控,对重点人群重点监督,坚决把火种火源堵在山下林外。三是强化监测预警预报,增强火灾扑救时效。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瞭望塔、地面巡护、视频监控、防火码等多种手段,加大监测力度,对火情进行“天空地”一体化全天候监测,及时发布预警响应信息,按照响应级别采取科学应对措施,因险设防、因险而动。四是加大宣教引导力度,营造良好防火氛围。结合3月份全国、全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宣传月宣传周活动,组织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防火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群众采取植树、送花等方式文明祭祀、环保祭扫,引导踏青游客减少烧烤等高风险野外用火行为。五是扎实做好值班值守,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值守,各扑火队伍靠前驻防、整装待命,严格执行领导在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充分发挥护林员的前哨作用,对卫星监测热点信息及时组织人员到现场核实,做到2小时内反馈信息,确保有火必报、报扑同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