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信息

宁夏应急管理信息 2023年第15期

来源: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2023.05.17


我区开展形式多样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银川市按下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快进键”跑出防汛风险隐患治理“加速度”

吴忠市应急管理局“三举措”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简讯


我区开展形式多样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全区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精心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救护能力。

一是广泛动员多点发力营造浓厚氛围。5月6日起,各地各部门通过宣传标语、主题海报、公益广告、视频短片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线下,以公交、出租车广告、楼宇LED屏等为载体,滚动播放防灾减灾知识,在商场、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公众聚集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标语。线上,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新闻媒体平台投放宣传片和公益广告。同时,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精准宣传,针对地震、溺水、火灾等突发情况,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讲解逃生自救、互救等知识和技能。通过矩阵式全覆盖宣传,我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是举办专题培训班增强组织宣传力。5月9日,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厅在宁夏人民会堂组织开展全区防灾减灾救灾主题宣讲培训,自治区和银川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近千人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游志斌教授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重要论述,提高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和水平”为题作专题宣讲,进一步增进了各级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的理解,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为构建防灾减灾大宣传格局凝聚了力量

三是命名科普教育基地夯实宣教基础。5月10日,宁夏地质博物馆举行自治区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启动暨自治区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签约挂牌仪式宁夏地质博物馆、宁夏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银川地震监测中心站科普教育基地、中卫市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体验教育基地、海原地震博物馆5家单位被命名为首批“宁夏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此次集中挂牌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将成为我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新平台、主阵地在推广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自治区减灾办、应急管理厅将进一步支持各地建设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公众可参与、可体验、互动性强、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普活动,不断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四是组织应急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各地各部门在校园、企业、商圈、公园绿地等地密集开展消防救援、地震逃生、森草火灾等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宁夏消防救援总队在石嘴山市平罗县组织了为期2天的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进一步提升实战救援能力,积累大型灾难救援经验。自治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厅联合自治区教育厅、银川市人民政府,在银川二中北塔分校举办防灾减灾应急联合演练。演练包含地震应急疏散、自救互救、灾情研判、应急响应、应急救援部门联动及灾后安置、防疫消杀、心理疏导等全要素环节通过实战演练,有效磨合各部门联动机制的协调性了广大师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是开展集中宣传增强防灾减灾意识。5月12日当天,各地各部门在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各地宣传现场悬挂横幅、陈列展板,LED显示屏循环播放防灾减灾宣传片,并向群众宣讲各类灾害事件的特点及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发放防灾减灾手册、应急包等。自治区减灾办、应急管理厅在银川市光明广场举办自治区宣传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我区目前最先进的应急指挥、破拆搜救、通信保障、医疗救助等大型救援设备以及高科技单兵作战装备近百台套,向社会公众展示政府综合减灾救灾能力,现场模拟体验区向群众传授自救互救、应急逃生等实操技能,同时,开设了线上知识答题竞赛、线下有奖问答互动等环节,寓教于乐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自治区减灾办、应急管理厅在《宁夏日报》刊发专版文章,自治区及各地减灾办向全区手机用户发送公益短信等,共同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

我区还将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纳入各地各部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内容,统筹灾害信息员、安全监督员、应急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宣传推广典型案例,以网格化治理为切入点,加快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鼓励广大群众成为抢险救灾群防群治的基本力量,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防灾减灾新格局。

银川市按下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快进键”

跑出防汛风险隐患治理“加速度”

银川市抢抓有利时机,大干快上,加速推进拦洪库提标改造、易涝积水点治理等一批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确保重点防汛风险隐患应消尽消,为今年汛期防洪排涝夯实基础。

一是靶向发力,内涝治理补短板。针对去年汛期6轮强降雨暴露出的个别道路积水排放无通道、雨污合流满管漫溢、污水蓄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投入资金4亿元,加快实施宜居巷雨水管网工程、兴洲街(怀远路-贺兰山路)排水管道连通工程、宁安大街(凤台路-凤悦巷)积水改造工程、西夏区南部片区排水防涝设施雨水调蓄池建设工程(二期)等12个项目,给积水找出路、为雨水增加调蓄空间、进行雨污分流削峰,预计消除三区道路易涝积水点30余个。确保市区大雨无大涝。二是精准施策,防洪工程强弱项。投入资金3.2亿元,加快实施桑园沟治理、芦花沟综合治理、第一至第三拦洪库提标改造等10个工程,通过新建加固导洪堤、治理泄洪排洪沟道、提标改造拦洪库等,进一步完善导、拦、蓄、滞、泄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将我市核心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切实提高我市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有效保障贺兰山东麓人民群众及工矿企业和产业发展安全。三是智慧赋能,信息化建设堵漏洞。依托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应急大脑,借助无人机巡查、铁塔公司高空卫士、公安部门雪亮工程、水务部门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等信息化技防手段,加快接入贺兰山沿线重点泄洪沟道和拦洪库、三区下穿隧道、地下通道等监测视频链路,完善银川市防洪排涝指挥调度一张图、应急资源管理一张网,推动智慧防汛实现1.0版到2.0版的升级。(银川市应急局供稿)

吴忠市应急管理局“三举措”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水平,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吴忠市应急管理局以“内强素质,外严制度”为抓手,通过三举措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全面规范执法办案行为。

一是理论武装夯实执法基础。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通过案卷评查、岗位练兵、交叉执法等形式,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和应急管理干部网络学院学习(培训),要求每位执法人员完成全年学习任务考试合格推动执法人员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履职、依法办案能力。二是制度建设严把案件质量。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做到执法信息公示及时准确全面、执法过程留痕可溯有效,法制审核依法规范明确。严格落实自由裁量基准,合理确定行政处罚额度。同时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每起案件都采取“法律顾问或公职律师+法制员”的审核机制,加大案件审核把关力度,促进案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三是集体讨论提升执法质效。建立由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法制审核人员、办案人员组成的案审会工作机制,行政处罚案件一律通过召开案审会集体会诊”。通过认真剖析案件内容,就拟处罚依据是否合法,执法程序是否规范,违法事实是否清楚、处罚标准是否适当等内容结合实际多角度充分发表意见,最终形成决议,确保所有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审慎、高效。(吴忠市应急局供稿)

简讯

▲近日,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部分成员单位,会同吴忠、固原和中卫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举办了地震应急演练桌面推演。演练采取预设地震场景,从应急响应启动、现场应急救援、应急物资调配等方面开展,推演过程中各单位分工明确、反应迅速,发挥了各部门在面临突发地震时的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推演效果。(厅地质灾害救援处供稿)

▲近日,石嘴山市举行民兵综合训练场、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场揭牌仪式。两个综合救援场的建立将为石嘴山市民兵和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建立起了一座新桥梁,带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实现一基地多功能,助力应急救援体系发展,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水平。(石嘴山市应急局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