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信息

宁夏应急管理信息 2023年第29期

来源: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2023.10.27

(全区应急救援保障业务培训班专刊)


超前谋划精心部署

建设“空天地”一体化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体系

(吴忠市应急管理局)

应急通信是应急指挥救援的基础保障,是现代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条件。机构改革后,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大安全”要求,吴忠市应急管理局积极探索推进全市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为建立统一指挥、科学监控、协调有序的应急指挥体系,吴忠市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力东风,赴合肥、洛阳实地学习调研,向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提出了建设市级应急指挥中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在无年度预算、财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协调调拨资金260万元,全力支持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市指挥中心于2020年5月10日竣工投入使用。项目包括视频会议系统、装备融合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了现场地面定点监控、地面单兵设备和空中无人机采集传输为一体的现场感知测控及音视频信号回传等功能通过设备补充、技术改造将30重点监管企业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指挥中心平台,实现了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实时调取查看并与区、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联网。

二、强化保障,建设“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积极探索“应急+通信”新理念,筹措资金26万元,向6个县(市、区)配备4G布控球、手持图传单兵12套,打通应急指挥和现场处置的可听、可视、可互动,实现区、市、县三级网络即时连通零距离,场景即时传播零时差、指令即时下达零延误。通过设备匹配和网络调试,实现了与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经过多次软硬件测试、系统磨合,区厅配发的无线自组网通讯系统、卫星便携站系统、双光图传无人机系统、370MHz双模数字集群网系统等装备与我局指挥中心贯通,建立了融合通信平台。

三、学用结合,事故现场通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聘请第三方技术人员以保障现场指挥部和前后方信息联通为导向,通过对布控球图传、手持单兵图传、无人机摄像、卫星电话等装备讲解、演示,做到人人会操作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深入森林草原、汛期灾害点和“通信盲区”组织应急通信实战拉练,检验各通信要素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互联互通能力。参加了自治区“应急先锋·2021”军地联合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应急演练、吴忠市“应急先锋·2023”高层建筑火灾实战演练通信保障。成功处置了区厅指挥调度的青铜峡市“12.15”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罐体泄漏和盐池县“6.07”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槽罐车侧翻事故,受到了区厅领导的通报表扬。

四、厉兵秣马,时刻保持通信装备处于应急状态

每年向政府争取资金40万元,通过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2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我局,采取“5+2”、24小时工作模式每日15时至17时,对各县(市、区)通信装备进行测试,建立问题清单,确保通信装备在紧急情况下能“拿得出,联得上,呼得应”。与宁夏电信、移动吴忠分公司建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在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中的支柱和骨干作用。

五、紧贴实战,健全应急通信保障值守机制

严格落实24小时在岗值班备勤制度,将370MHZ对讲机配发到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应急指挥中心、视频调度室、应急值班室和当日值班员,指派1名人员每天对370MHZ对讲机进行检查测试,确保接到自治区指挥调度指令后,3分钟内联通应答。外聘3名技术人员,编成2个应急通信备勤小组,每天24小时保证有1组人员备勤待命。接到突发事件,备勤小组迅速携带通信装备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提高了灾害事故快速处置能力。

立足实际勤于实践

努力提升基层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

(大武口区应急管理局)

近年来,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大武口区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居安思危,多措并举,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基层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一、立足实际、夯实基础,持续推进基层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体制机制建设

(一)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立足本职,在努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现实状况、实际需求及短板弱项,形成专题报告向区委、区政府呈报,并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防汛防涝、消防火灾等现场应急处置情况,经常性地向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请示汇报,获得地方党政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解决应急管理领域重大问题,在体制机制、人员配备、物资装备、经费等方面给予关心支持。自2021年以来,区政府连续3年向应急部门进行资金倾斜,共争取310万元资金用于大武口区应急指挥中心阵地建设、应急指挥通信设备购置及各类应急物资储备添置,提高了全区应急指挥通信和现场保障能力,为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二)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2021年实施全区基层应急救援指挥通信能力提升工作基础上,区厅在区本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移动通信设备等软件融合方面给予大力帮助支持和鼓励使大武口区在体制机制、物资设备、技术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三)逐步建立完善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体制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的主导推动下,成立了大武口区指挥通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联席会议制度、会商研判制度、联勤联动制度等,建立完善了通信设备保管、修护、更新、使用等工作制度,大武口区应急指挥通信保障长效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

二、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努力实现基层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

(一)实施大武口区应急管理指挥中心阵地建设。积极争取区厅等上级业务部门支持,建设大武口区级应急指挥中心阵地,配置指挥中心大屏、电脑、音频等设备,横向接入水利监测、气象预警信息、山洪沟道视频监控及环保监测等系统,实现了本级与国家、自治区、石嘴山市应急部门四级纵向预警指挥监测会商视讯联通。立足防灾救灾需要,采购配置数字短波电台,在辖区石炭井、白芨沟等通信设施不便维护的山丘地带,架设电台基站,确保自然灾害导致山区断路、断电、通信中断等极端状况时,通过电台短波实现通信通联,进一步加强通信通联保障。加强与电信等通信部门合作,利用运营商既有通信信息系统平台,将辖区内部分煤矿、危化、冶金、粉尘涉爆等高危企业重点场所部位监测视频进行汇集,实现对高危企业重点场所部位、设施设备的视讯监管。目前,通过应急指挥监测预警系统和会商研判调度系统的初步整合,大武口区应急指挥中心初步实现了集成水利监测、气象监测、环保监测及应急指挥监测预警会商研判调度于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为辖区基层应急救援提供指挥通信支持。

(二)持续补充指挥通信设施设备,提升应急指挥通信能力。在区厅支持和指导下,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争取资金80余万元,在原有少量通讯设备基础上,添加购置卫星便携站、无线自组网、370Mhz数字集群网、图传无人机等装备,配备4G图传设备,整合无人机、移动单兵等资源,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设备台账及人员信息台账,实现了自治区、市、区三级4G单兵图传互联互通,并逐步向辖区镇(街道)和村(社区)配备移动式应急指挥通信设备,将应急救援预警指挥调度会商研判向镇(街道)和村(社区)延伸。建立大武口区移动无线通信基站,向辖区各镇(街道)、部分村(社区)配备无线通信设备,实现区无线通信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经过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将现有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移动通信设备等软件进行融合,实现多设备、多系统、多软件统一整合,提升应急指挥通信快捷便易性。

(三)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日常保障。努力克服人员少、专业人员缺乏的实际困难,注重应急通信人才培养。以区厅每周四通信保障训练为基础,全局干部职工分批次多轮次进行实地操作培训,增强全局人员操作能力;派遣本局通信保障人员外出参加无人机操作等专项培训,并将学习成果向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传授;组织干部职工及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人员参加通信保障方面网络视频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应急系统应急通信保障人员素质能力。同时,加强通信设施设备日常保管维护、保养调试。通信设备指定专人保管,明确管理职责,做好日常维护,确保通信设备系统正常运行,保障通信链路畅通和通信质量,确保紧急情况下能“拿得出、联得上、呼得应、用得畅”。

(四)着力推进基层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建设。辖区11个镇(街道)均挂牌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65个村(社区)一级组织均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各镇(街道)和部分村(社区)达到基层应急管理“六有”“三有”标准。通过区厅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系统支撑和部分指挥通信设备逐步到位,辖区各镇(街道)和部分村(社区)已实现了基本的应急指挥通信视讯联通。

未雨绸缪  多措并举

全力打好应急指挥通信“主动仗”

同心县应急管理局

一、高位推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近年来,同心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县应指办共上报4期工作专报,并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汇报全县应急保障救援工作(包括全县应急保障救援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内容),获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调研、督导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工作4次,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调度会、分析研判会、推进会14次,安排部署全县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工作。

二、建立健全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体系

一是实施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建设项目,利用大数据、5G等高科技手段,融合移动单兵、卫星终端等单元,整合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基础数据、检测数据与业务数据联通区市应急指挥平台和12个乡镇应急指挥中心以及精细化工园区、韦二煤矿、豪龙建材等重点企业视频调度系统实现了矿山、危化等企业参数、重大危险源、重点环节安全状况在线实时监测线上值班调度、会商研判、实时发布指令、远程可视指挥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二是将海康威视无人机、DV摄像机、4G布控球、无线自组网系统等现场应急指挥通信装备连接到县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指挥中心与灾害事故现场音视频信息互联互通,实时掌握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发布指挥调度指令。同时,应急指挥平台能够实时查看辖区范围内重点人员密集场所、规模以上企业监控画面,做到灾害事故风险早发现、早治理。三实施村村通应急广播工程在全县12个乡镇142个行政村全部安装了应急广播通过应急广播大喇叭,向广大群众宣传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及时发布各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信息,打通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做好气象预警预报和提示。根据气象信息,利用手机短信和微信群,及时向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信号和工作提示函,督促落实灾害预防措施。

三、强化人员配备和装备管理

一是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和应急管理保障中心负责同志双重负责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工作,由风险防治救援办公室承担具体任务,目前配备工作人员6主要开展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运行和监管、海康威视无人机、卫星便携站等应急通信保障装备的维护保养及测试使用工作。二是安排人员积极参加全区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训练,操作人员熟练地掌握了通信保障装备的使用方法。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向全局干部职工教授卫星便携站、自组网全套设备、天通卫星电话、370MHZ对讲机等基本装备的操作和测试方法,使全体干部职工都熟练掌握装备的测试和操作方法。三是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库,装备全部上架,做到归类明确、摆放整齐,防止磕碰损失等意外情况。制定《应急指挥通信装备管理维护制度》,明确设备管理责任人,坚持每周定期维护和训练使用后及时维护原则,做好维护保养记录,确保训练、调度和灾害事故保障的高效开展。

四、严格指挥训练和值班值守

制定《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方案》,明确指挥中心和现场保障各组任务,一旦遇到灾害事故,由通信保障组携带手持4G图传、单兵小平台等应急通信装备赶往事故现场开展音视频连接,指挥中心根据现场情况实时发布救援指令。二是克服工作矛盾和人手缺少的困难,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训练,训练前认真检查装备,充分做好训练准备;训练中认真体会技术要领,努力提高训练效果;训练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今年以来,参加区、市级和自主训练76次,调度25次,灾害事故保障11次。三是联合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各村开展移动指挥平台、手持4G图传、单兵小平台应急通信装备的联调测试,运用卫星链路、4G公网、无线通信等多种通信指挥模式开展现场图像传输,检验现阶段指挥通信保障能力,确保紧急情况通信得上、现场看得见。四是严格落实通信保障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时刻保持通讯畅通,节假日期间离开本县要报备,日常备勤人员数量达到60%以上,确保遇有紧急突发事件人员到位、通信畅通。

建机制  强队伍  抓训练

着力推动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再提升

中宁县应急管理

近年来,在区、市应急管理部门的精心指导和中宁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宁县应急管理局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整合应急资源,推进智慧监管,强化人机训练,加强维护保养,推动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工作逐步实现“指挥有效、通信有序、保障有力”的总目标。

一、提高政治站位,构建应急指挥体系“一盘棋”

(一)充分认识应急通信保障工作重要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将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纳入《中宁县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各乡镇、部门现有通信资源及管理责任,持续全面开展排查补漏工作,预计到2025年全面完成全县安全生产全方位5G(或4G)覆盖建设任务,有效保障“县、乡、村”三级应急通信畅通。

(二)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基础,围绕应急救灾物资、应急通信保障装备、应急值班备勤、现场通信保障、灾害事故现场指挥等方面,先后制发《中宁县防灾减灾救灾责任规定》《中宁县县级救灾物资储备调运管理办法》《中宁县事故灾害现场指挥官制度》《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装备管理制度》等装备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县应急管理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统一进行调度管理,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应急保障工作格局。

(三)增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协同性。为完善上下贯通、横向联动、信息共享、同步高效的现代化应急通信保障模式,中宁县从制度建设、人员保障、物资保障、管理维护、应急备勤等多方面统筹推进,致力增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协同性。与县人武部、中宁县气象局、社会救援力量分别签订了《中宁县军地联动合作协议》(涉密)《气象灾害预警监测预报信息共享工作协议》(涉密)和《中宁县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整合应急通信资源,旨在突发重大事件时,协同人民军队和社会救援力量参与通信保障,实现灾害期间各方预警监测信息高效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应急通信保障协同一致。

二、深化业务融合,实现应急通信指挥“一张网”

2021年,中宁县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了全县应急通信指挥“一张网”。

(一)互联互通功能更加齐全。在横向上,智慧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全县十二个乡镇以及防汛抗旱四个职能部门的网络全覆盖和视频会商功能。纵向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应急部、自治区、市、县、乡的五级联通,满足了应急值守、会商研判和决策指挥调度等基本需求。

(二)在线监测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智慧应急指挥平台集视频、图片等信息为一体,共设置300余处监控点位,覆盖危化、煤矿、工贸等40家规模以上企业以及加油加气站、人员密集场所、地质灾害隐患点等260余处重点部位,实现了对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易发区域的全方位线上监测,有效提高了灾害事故防范应对能力。

(三)“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更加完善。增设无人机数据图传模块,将现场无人机巡查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大厅,为指挥人员科学、高效决策部署提供了有力武器。

(四)“一键式”资源融合调度更加高效。实现了“一键式”应急救灾物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等资源系统数据融合,建立了“应急指挥一张图”,即将应急指挥与调度集成于同一个管理体系,指挥平台通过视频调度和综合信息系统,达到了集中接报、及时研判、快速响应、统一指挥的效果。

三、强化队伍训练,确保人机协同作战“一体化”

(一)加强装备采购以适应“全灾种”救援需要。通过争取县委、县政府资金支持,先后补充购置了执法无人机、应急电源、发电机、卫星电话等通信保障装备,有效保障无线自组网系统、单兵图传、卫星便携站和370MHZ对讲机在极端环境下大面积断电后仍能正常使用,确保应急处置信息传输万无一失。

(二)夯实基层应急通信保障基础。今年以来,中宁县集中组织各乡镇、部门(单位)业务工作人员,先后开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相关法规专题学习5次,累计召开防汛抗旱、通信保障能力提升培训会议20余场,通过理论解读、操作教学、专题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各乡镇、部门对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重视度,助力打造“快速响应、业务精湛、装备精良”的基层应急通信保障队伍。

(三)优化应急通信值班备勤制度。将值班人员按照“带班组+出勤组+值班组”的模式编排,实现24小时轮流值班。在发生灾害事故或突发事件后,带班组和出勤组携带对讲机、卫星电话、卫星便携站等装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事故处置及相关保障工作,确保现场“可视化”联通。

(四)做好装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建立专用通信物资储备库,按照用途、模块进行划分,规范上架通信装备,做到“一机一位,一机一牌”,严格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定印发《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装备管理制度》和《应急通信装备维护保养与使用管理制度》,通过“定科室、定人员、定职责”的“三定”方式,明确通信装备维护保养时段和装备管理人员职责,确保通信保障装备管得好、拉得出、用得上。

(五)加强设备实操培训。编制《2023年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训练计划》《指挥箱常见问题操作指南》,确定每周二下午为通信装备“训练日”,通过“以老带新”和“传帮带”,采取“骨干讲、个人练”和“人员装备交叉轮训”等方法,对无人机、卫星便携站、370MHZ对讲机、便携式移动指挥箱等通信器材的操作技能开展全员轮班训练,确保全员均能达到10分钟内完成全套应急通信保障装备组装、调试、联通的训练要求,实现“人人会使用、个个能应急”的训练目标。

(六)持续开展实战化保障训练。组织人员深入地质、水旱灾害隐患点和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区域,为全县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应急演练提供了应急通信保障,共开展实战化训练36次,既检验了装备的可靠性,又缩短了人机磨合期,进一步提高装备熟练程度与操作水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