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应急管理厅在应急管理系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现场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6月19日至20日,应急管理系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现场交流会在浙江绍兴召开。会上,宁夏应急管理厅以《扁平化指挥 系统性规划 网格化管理筑牢基层防灾避险防线》为题,作经验交流发言,向与会人员分享宁夏的经验做法。
扁平化指挥 系统性规划 网格化管理
筑牢基层防灾避险防线
为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结合实际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实施方案》。近年来,宁夏以筑牢基层防灾避险防线为突破口,在指挥叫应、工程治理、全民共治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持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扁平化指挥 直达式“叫应”
助力基层应急处置“有人可依”
一是指挥调度“一键通”。完善自治区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一竿子插到底”的扁平化指挥功能,录入区、市、县、乡、村五级应急责任人及重点企业负责人通讯录1.03万人次,实现应急指挥部随时与现场视频通话,全面掌握基层一线应对情况。截至目前,横到25个相关部门(单位)、纵到村(社区)应急责任人,均实现“3分钟内叫应”,为群众及时避险提供精准预警。二是“叫应”响应“同步走”。建立全区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双叫应一抽查”工作机制和直达基层责任人的红色预警“叫应”机制,推动预警叫应精准化。研发“应急先锋”掌上APP免费供基层使用,实现通讯录、灾害事故分级响应、处置参考、响应流程图、灾害事故典型案例“随用随取”。在全区乡镇(街道)、化工园区、自然保护区和重点企业建立325个灾害事故信息直报点,信息报送总量、1小时内报送信息数同比增长9倍、4.3倍,信息首报时效性明显提升。三是预案队伍“实战化”。总结推广我区基层预案试点成果,编制《基层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乡镇、村应急预案编制范本》,推行乡镇(街道)“1个综合+N个分灾种”、村(社区)“一本通预案+N个处置卡片”模式,直接描述预警叫应、信息报告、疏散转移等处置措施,让预案简洁易懂、可操作性更强。指导乡镇(街道)建立兼职救援队伍并登记造册,依法赋予乡镇(街道)应急处置权,有效开展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秩序维护、物资发放等先期处置工作。
系统性规划,源头上治理
助力基层临灾避险“有地可去”
一是统筹推进工程治理。一体推进实施一河三山防洪五城防涝一带防震“1351”自然灾害防治工程,推动有关部门(地区)持续实施城市排水防涝管网设施建设、城乡房屋抗震加固、山洪沟道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道路桥梁维修改造等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二是有序推进避险搬迁。以自治区党办、政办名义印发《自治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方案(2024年—2026年)》,用3年时间对直接威胁群众住房安全的61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的80个乡镇310个村4495户1.76万名群众实施搬迁安置,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应搬尽搬”。三是科学规划避难场所。全面落实国家指导意见和标准规范,调研走访260多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制定自治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和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加强公共设施“平急两用”,全区现有应急避难场所4000余处,认定并录入系统的各类应急避难场所331处,可容纳843万人避险。
网格化管理,全民性共治
助力基层防灾减灾“有力自保”
一是提升识患能力。建立“区-市-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组织开展分级培训,提升基层灾害风险隐患识别报送能力,努力实现灾害风险隐患“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的目标。全区通过系统报送灾害风险隐患信息6431条,19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基层“前哨”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夯实防灾基础。建立全区自然灾害风险点防控三级责任人台账,全面压实灾害风险防控责任,在全区选定11个乡镇(街道),结合实际通过编制风险隐患图和紧急疏散路线图、指导完善应急预案、建强应急救援队伍、提升防灾救灾技能等方式,打造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规范化建设样板,夯实乡村灾害防治基础。三是培育减灾理念。编印《公民防灾减灾应急手册》,扎实开展“5·12”“10·13”等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推出“以练促防,百万学生同上一堂课”“防灾减灾专家行主题宣讲”等系列精品活动,举办首届应急科普讲解大赛,挂牌命名5家“自治区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多家主流媒体办好“宁夏应急”新媒体矩阵,多维立体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有效增强群众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的意识和本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