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应急管理信息 2025年第12期
◆ 我区召开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念好行政审批“放、减、服”三字诀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 固原市紧扣“研预提查督宣究备” 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 简讯
我区召开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4月7日,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召开2025年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分析研判2025年全区防汛抗旱形势,系统安排部署我区今年防汛抗旱工作。
会上,自治区水利厅、宁夏气象局分别对今年汛期水旱灾害、气象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研判,进一步明确了灾害防范重点任务,银川市、固原市等地做了交流发言。
会议强调,防汛抗旱事大如天,必须一刻不松绷紧防线。要充分认清今年防汛抗旱的严峻形势,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全力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风险。
会议指出,防汛抗旱任务繁杂,必须一丝不苟筑牢安全。要紧盯重要部位防控风险隐患,紧盯关键环节精准有效应对,紧盯核心要素强化应急保障,紧盯本质安全夯实防控基础,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未雨绸缪、超前准备,把各项工作做早、做细、做实,确保安全度汛,坚决避免人员伤亡,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会议要求,防汛抗旱责重如山,必须一严到底压实责任。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政治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将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力保河湖安澜、人民安康、社会安定。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念好行政审批
“放、减、服”三字诀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聚焦行政审批“急、杂、难”典型难题,紧扣“放、减、服”三字诀,全面增强服务意识,严格依法依规审批,不断提高精准度、加速度、满意度,以应急管理行政审批“小切口”,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大提升”。
一是注重“放”,增强减轻企业负担“精准度”。向重点区域放,针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危化项目较多的实际,将原本由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承担的非剧毒和五类高危工艺的危化企业安全条件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事项下放由宁东实施,使宁东企业能够就地办理,最大限度节省企业时间和精力。2024年9月下放以来,30余家企业就地办理了相关事项。向群众身边放,确定将全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发证工作委托五个设区市应急管理部门实施,实现全区各地均可就地办理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路”。2024年10月底委托后至年底,各市累计办理特种作业证16432件,今年1-2月份各地共办理15851件,每月增加44.7%,为大量办证人员节省了时间精力。
二是注重“减”,跑出优化审批流程“加速度”。减审批时限,持续压减危化、非煤矿山等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时限,在简单事项实现即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2025年以来共为38家企业压减审查时限超过1200个工作日,平均每家企业较上年度缩短约2个工作日。减申请材料,全面落实“证照免提交”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凡是通过电子证照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提供相应材料;对暂时缺少次要申请材料的事项,采取容缺受理模式,边补正、边审查,今年以来累计对14家企业实行容缺受理,指导企业免交材料60余份,补正资料30多份,受到企业好评。
三是注重“服”,提升助企纾困解难“满意度”。主动靠前服务,建立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6个月提醒,3个月预警”机制,主动提醒企业及时申请换证,避免因证书过期造成生产经营断档,今年以来共提醒33家企业40余次,为11家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安全生产许可证取证换证审查时限长、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采取“店小二”式服务,全流程指导企业逐项查漏补缺,高效为企业取证换证。专业指导服务,坚持现场核查与指导服务并重,充分利用专业资源,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组织国内顶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应急管理专家辅助开展现场核查,同步对企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专业技术和风险隐患查治予以帮扶指导,做到“进一次门、办多件事”,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厅行政审批办公室)
固原市紧扣“研预提查督宣究备” 全力做好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固原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研、预、提、查、督、宣、究、备”,织密织牢防火安全网,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态资源安全。
一是以“研”为先,强化风险研判。建立多部门会商联动机制,应急管理、林草、气象等部门每日开展森林火险形势动态研判,结合清明祭祀、春耕生产、旅游踏青等用火特点,精准划定高火险区,及时发布工作提示信息3期,指导基层靶向落实防控措施。二是以“预”为要,深化源头预防。严格实施防火期禁火令,发布《清明文明祭祀倡议书》,倡导鲜花祭祀、网络祭扫。在林区、公墓等关键区域增设临时检查站点58处,收缴火种、香烛等易燃物品50000余件,严防火源进山入林。三是以“提”为本,提升防控能力。推进“人防+技防”融合,优化重点林区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护等技防布点,新建防火应急道路15公里、隔离带8公里,防火检查站27处,消防水池80处,增配高压水泵、风力灭火机等装备476台(套),清明前夕组织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开展实战演练13场次,提升以水灭火和快速处置能力。四是以“查”为基,严排风险隐患。聚焦林区输配电线路、旅游景区、坟头墓地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排查隐患点58处,动态更新台账并落实整改闭环管理,清理林缘可燃物30余吨,有效降低火灾发生风险。五是以“督”为重,压实责任链条。成立5个专项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县(区)“交叉互查”方式下沉一线,督查防火责任落实、火源管控、应急值守等工作,督促整改“四防”反馈问题4条,约谈县级分管领导3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基层网格责任到岗到人。六是以“宣”为导,营造防火氛围。开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主题宣传,通过应急广播、电视游飞字幕、短信推送等渠道发布防火提示10万余条,张贴标语横幅500余幅,组织乡镇干部、护林员入户宣传1.2万人次,覆盖群众超50万人,营造群防群治浓厚氛围。七是以“究”为戒,严格执法问责。发改、公安、应急、林草等部门联合开展野外违规用火专项整治,清明期间查处野外用火案件1起,行政处罚1人,警示教育569人次,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片”效果。八是以“备”为盾,强化应急保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市2支专业扑火队、51支半专业扑火队837人靠前驻防、随时待命,6730名护林员全员上岗、携装巡护,储备灭火器材、防护装备等物资1.2万件,确保突发火情“打早打小打了”。(固原市应急管理局)
简讯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培训行业秩序,近期,银川市应急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机构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本次专项行动重点围绕外省籍学员从业证明、培训教育档案、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教学授课等方面开展,将对安全培训机构2025年培训情况开展全覆盖、过筛子式执法检查。在对银川圣吉龙职业培训学校、宁夏平安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华泰昌(宁夏)职业学校有限公司进行核查时发现,3家培训机构存在培训档案管理不规范、未按照培训大纲组织教学培训、培训过程管控不严格、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时间安排不合理、外地户籍学员无用工证明等12条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已现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并对2家培训机构进行立案调查。(银川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