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关于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491号提案答复的函

索引号 000014349640000031/2025-00085 生成日期 2025-08-18
发文字号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所属机构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责任部门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区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为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应急管理的“牛鼻子”工程,着力构建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一是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整合设立自治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构建“1+7”组织框架(即1个委员会统筹指导协调,保留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应急管理指挥部、防震减灾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气象灾害防御与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等7个专业议事协调机构),制定完善各指挥部工作规则,强化对各灾种防灾减灾和应急(预警)响应的专业指导,形成齐抓共管、高效协同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二是夯实应急指挥运行机制。聚焦“全灾种、大应急”任务要求,积极争取227万元资金,建立集融合通信、事态感知、视频会议、调度指挥等功能的应急指挥系统,以实战标准建强建优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建立联值联勤联战工作机制和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双叫应一抽查”制度,实现区、市、县、乡四级即时联通零距离、指令即时下达零延误。三是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提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实施方案》,聚焦提升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指挥能力、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应急管理支撑保障能力“五种能力”,系统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法治化、数智化提升,筑牢安全底板。
    二、强化源头治理,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强化科技支撑与机制创新,提升风险识别、预警、治理全链条能力。一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扎实开展桥涵隧道、居民自建房、低洼易涝点、城市地下空间、江河堤防、山塘水库、尾矿库、山洪和地质灾害危险区、森林草原火险区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建立“清单式”排查、“销号式”整改机制,通过强化日常巡查与动态管控,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抗灾韧性,切实筑牢安全防线。二是强化灾害监测预警。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构建多层次灾害监测网络。深化会商研判机制,不断提升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密切关注灾害风险变化趋势,突出临灾预警信息的精准发布。今年以来,自治区防减救灾办、宁夏气象局联合自然资源、水利、住建等部门先后发布各类自然灾害预警信号1270余条、预警提示信息42期,成功防范应对了2轮低温雨雪天气、2轮大风天气、3轮高温天气以及9轮强降雨天气,并依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地震四级应急响应1次、防汛四级应急响应3次。三是提升灾害防御能力。各地各部门持续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412万元,组织开展综合防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防御能力。争取中央国债资金5.2亿元实施预警指挥、航空应急、基层防灾3个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加密布控森林草原火险监测站点,配备急需应急通信指挥装备,建设无人机救援平台,升级全区应急管理综合系统,向市、县、乡(镇)配发应急救援装备器材3.5万余台(套),推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持续提升。

三、优化整合力量,全面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以“专兼结合、平急两用”为原则,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的应急救援力量。一是深化预案体系建设。修订《自治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优化49部专项预案目录,完成自治区应急预案体系重组,形成覆盖全面、衔接有序、管用实用的预案体系,应急救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全面推行乡镇(街道)“1个综合+N个分灾种”、村(社区)“一本通预案+N个处置卡片”模式,着力解决基层应急预案内容冗长、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等问题。二是完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区建成县级以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91支,共计1.3万余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245支,共计1.2万余人,其中国家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支,自治区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5大类28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30余支,基本形成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和武警部队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三是做实抢险救援力量准备。建立“就近优先、快速响应、梯次配置、精准救援”的力量部署机制,明确大震巨灾下各地消防(2000余人)、武警(500余人)、民兵(4000余人)等主攻力量任务区域。与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广西柳工、山东临工等5家装备企业和贺翔、振天祥等2家通航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重特大灾害救援保障机制。四是强化实战应急演练。组织开展自治区“应急先锋·2025”抗震救灾实战性应急演练,用拉动检验的方式,演练因破坏性地震造成“三断”情况下的重点抢险救援任务,进一步提高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各单位应对大震巨灾的应急响应能力。印发《2025年灾害事故应急演练计划》,指导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涵盖防汛、防火、地震、生产安全等多灾种的应急演练,有效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锤炼了救援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精准补齐了应急准备中的短板弱项。

四、完善储备体系,全面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

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构建覆盖全区、布局合理、调度高效的物资保障网络。一是夯实保障制度基础。印发《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抢险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措施》,细化救灾物资前置储备、协议储备、扩大产能储备等措施,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救灾保障能力。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自治区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流程,提升应急救灾物资使用效益。二是积极开展灾害救助。扎实推进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发放,2024年度下拨救助资金3955万元,争取中央冬春救助资金1955万元,及时拨付自治区本级救助资金2000万元用于灾害应急救助、倒房恢复重建、因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冬春生活困难救助,共救助15个县(区)18.61万人次。三是提升多元保障能力。构建“实物+产能、政府+社会”多元储备体系,建成投用救灾物资储备库30个(区级2个、市级6个、县级22个),形成“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储备网络,实现应急物资逐级靠前配置。目前,全区实物储备生活类应急物资198万件套(价值约2.8亿元),可满足1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需求;协议储备矿泉水、方便面等9类日用品441万件(价值4000万元),可保障15万人5—6天临时生活;建立应急工业产品企业产能台账,推荐12大类27家企业40个产品列入国家目录,确保应急状态下持续供应。

五、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筑牢“人民防线”的基础性工作,推动防灾减灾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一是丰富宣传载体。统筹线上线下双渠道,充分联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结合电子显示屏、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多元载体,开展全方位、广覆盖的防灾减灾宣传。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为重要抓手,精心组织集中科普宣传、地震应急演练、全民安全公开课及防灾减灾线上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推动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良好局面。二是建强宣传阵地。继续办好《应急在行动》电视栏目、《宁夏应急之声》广播专栏等“拳头栏目”,各平台收听收看量超过70万次。围绕防震减灾、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等重点时段,策划发布《大爱无言·温暖银川》纪实宣传片、《关注科学避震》实景科普片、《二十四节气说安全》系列科普视频等接地气、冒热气的科普作品。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5730人灾害信息员队伍,并在市县乡及灾害易发多发村庄设置灾害信息员AB角,确保灾害隐患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截至目前,全区通过系统上报灾害风险隐患信息1600条,其中18起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获得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吴忠市山洪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入选应急管理部公布的2024年度10个全国成功避险避灾典型案例,基层风险隐患“吹哨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部署,着眼防范应对极端灾害和系统性灾害风险,坚定推进改革创新,持续优化体制机制,着力补齐短板弱项,推动防灾关口更靠前、减灾基础更牢固、救灾保障更有力,加快构建统筹高效、职责明确、防治结合、各方参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新宁夏建设提供坚强有力安全保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