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案例(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积极部署推动企业自觉主动、动态性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创新,引导各煤矿聚焦“人、机、环、管”,强化内部监督报告,及时排查整治员工身边的安全隐患。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将陆续公布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供学习交流借鉴,持续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案例一:羊场湾煤矿二号井对员工报告的隐患按日逐条进行梳理,每季度评选5个“隐患排查先进区队”,按照排名先后分别奖励5000-1000元,激励员工积极创新,一批保障作业安全的“小改小革”应运而生。如:综采二队某员工报告“架棚作业过程中,π型钢梁与顶板捆绑不结实,存在掉落伤人”的隐患,区队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制作了架棚上梁器,既有效防范了架棚作业过程中,π型钢梁与顶板捆绑不结实、存在掉落伤人的风险,又解决了架棚作业参与人员较多、工效低、劳动强度大的实际问题,煤矿将综采二队评选为隐患排查先进单位一等奖,奖励5000元。
案例二:枣泉煤矿持续推进“全员隐患排查奖励”行动,激励员工主动查找和整治隐患,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创造性,构建了“员工排查治理隐患主动化”的长效机制。如:综采三队技术员查询隐患管理台账发现,150201工作面在回撤液压支架过程中存在空间小、调向困难等问题,出现过牵引钢丝绳“U”型卡损坏弹飞的安全事件。为彻底消除此类问题隐患,现场班长带领班组骨干牵头研发出可远程操作升降式托绳轮,确保了施工人员作业期间的人身安全,同时解决了支架调向困难的实际问题。煤矿奖励该队技术员500元,同时对该区队集体奖励5000元。
案例三:任家庄煤矿以“六抓”安全工作法为行动指引,不断完善推进全员隐患排查奖励机制,着力强化岗位员工安全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能力,激励广大职工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构建“人人争做隐患排查吹哨人”的安全管理模式。如:运输一队某员工现场检查发现+850胶带运输大巷带式输送机机头堆煤保护设置位置不正确,立即向主控部门及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促使该项隐患及时按技术标准完成整改闭环,确保了胶带机运输安全,煤矿奖励该员工3000元。
案例四:石槽村煤矿深入开展“全员隐患排查奖励”行动,积极调动员工参与隐患排查的主动性,全员安全履责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层层查隐患、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如:综采一队维修电工通过隐患统计分析发现并报告,所在区队液压支架初撑力不足、液压管易爆等隐患重复多发是制约工效提升的主要因素。该区队结合实际,创新推行“班前预查+班中巡查+检修班全面检修”的检修模式,解决了问题短板。煤矿奖励维修电工1000元。
案例五:红柳煤矿健全完善“员工隐患排查奖励”机制,通过经济奖励充分调动全矿员工参与隐患排查的积极性,让每一双眼睛都成为隐患排查的“雷达”,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时时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如:通风科某员工发现I04采区运输巷6#联络巷通风设施损坏严重,漏风较大,通风系统不稳定,影响I04采区生产活动的隐患,立即电话联系通风队安排人员对损坏的通风设施及时完成维修,确保了通风系统的可靠稳定。煤矿奖励该员工3000元。
案例六:白芨沟煤矿将“全员隐患排查奖励”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相结合,建立单位负责人“一把手”工作流程,分专业、分单位梳理问题隐患奖励清单内容,逐项明确奖励标准,鼓励员工积极排查报告各类隐患,保证了隐患及时整改。如:2025年3月15日,综采队液压支架工在0102403工作面回风巷作业时发现底板存在鼓起现象,且顶板淋水加大,立即现场汇报该项隐患。跟班副队长立即组织员工完成起底和平整工作,并对顶板淋水进行有效处置,及时消除了事故隐患,煤矿奖励该员工1000元。
案例七:金凤煤矿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查隐患的积极性,强化全员安全履责,积极排查整治各类隐患,作业环境安全可靠性持续提升,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如:综掘二队某员工发现210203工作面设备通道160m位置北帮肩窝处顶板掉包、网片撕裂,立即告知跟班队干对顶板掉包及时安排处理,重新补网加强支护,有效消除了顶板煤矸掉落伤人的不安全因素,煤矿奖励该员工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