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方案》的解读
为切实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规范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活动,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支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应急管理部《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的意见》,自治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办公室于2022年8月2日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现就《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方案》相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的必要性
我区三面环沙、地形复杂、生态脆弱,97%的国土面积位于基本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高值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长期受到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地质、地震、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威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科学防灾减灾救灾,减少灾害损失,是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当前,我们在自然灾害监测能力方面仍存在监测资源分散割裂,监测网络覆盖程度不高,监测水平参差不齐,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不足等短板;在预警预报能力方面仍存在预报预警技术水平薄弱,高风险环节预警覆盖面严重不足,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解决等薄弱环节;在灾害风险底数方面,仍存在多数灾种未开展风险调查评估,而防灾减灾资源又隶属不同部门,缺少权威、统一、高效的信息集成平台。我省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业务主要涉及气象、水旱、地震、地质、森林草原火灾5大类自然灾害,业务数据涉及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地震等众多部门。为着力解决当前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制定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实施方案。
二、《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方案》起草过程
根据应急管理部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的意见》,自治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办公室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自治区灾害事故风险分析研判办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制定起草了《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方案》。于2022年4月12日以书面形式向自治区应急管理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各处室(单位)征求了意见建议,共收到修改意见复函45份、反馈意见7条,全部采纳,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6月23日,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意见建议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7月20日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务会审议通过后,以自治区应急管理指挥部办公室文件正式印发实施。
三、《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方案》共四个部分,21项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形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合力,提高我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坚持综合协调与部门联动。坚持分级负责和区域协同。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到2022年底,初步形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第二部分: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加密观测机制。完善自然灾害分类监测体系,针对自然灾害种类和特点,完善本部门专业监测站网布局,消除监测盲区,提高监测覆盖率,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自然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健全气象灾害精准预测预报体系,气象部门要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建立重大灾害应急加密观测机制,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各涉灾部门及要时派出专业监测队伍,配备监测装备,及时为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规范自然灾害分级预警工作,各涉灾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自然灾害分级预警工作,按照自然灾害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综合研判结果开展分级预警。
第三部分: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强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进一步优化完善本级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明确发布职责、预警范围、预警类别、发布权限、审批程序、发布流程、发布渠道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电信企业的作用,及时、准确播发或刊载高级别灾害预警信息,紧急情况下要采用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甚至中断正常播出等方式迅速播报预警信息及有关防范知识,提高预警信息发送效率,按照政府及其授权部门的要求及时向灾害预警区域手机用户发布预警信息。构建基层预警信息发布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扩展社会传播节点,提高信息覆盖率和播放频度,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和基层网格员的作用,确保预警信息入户到人,解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落实防灾避险措施,及时组织采取防范措施,做好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准备,加强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监控和水利工程调度等,做好受威胁群众转移疏散、救助安置等工作。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要求强化组织保障,细化配套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舆论引导,确保方案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