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五一”假期安全防范提示
“五一”假期将至,人员出行出游量急剧上升,商贸促销和文体娱乐活动大幅增加,加之当前全区进入生产经营活跃期、项目建设高峰期、文化旅游黄金期、极端天气多发期,安全防范压力明显增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安全责任,结合节日特点和自身实际,排查风险隐患,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全面加强安全防范,确保群众平安过节。
严密防范群众身边安全风险
强化交通运输安全。从严管控“两客一危一货一面一电”等重点车辆,督促运输企业、客运站点认真做好运力安排和监督管理。严查无证驾驶、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和农用车、摩托车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严禁乘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搭载客运交通工具,严防各类交通事故。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加强商业综合体、餐饮住宿、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区域和高层住宅楼、文博单位、学校、医养机构、学生托管等重点场所检查巡查,组织开展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压力容器、电气线路、特种设备(电梯)等重点部位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着力整治电气线路超负荷、疏散通道堵塞、易燃物违规堆放等问题。强化大型活动安全。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做好各类集会、促销等活动的安全防范,严格落实制度措施,及时监控和疏导人流,严防拥挤踩踏等事故。强化旅游景区安全。加强景区索道、缆车、吊桥、玻璃栈道等游乐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杜绝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强化旅游景区风险研判、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等机制,做好极端天气安全防范应对。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
抓好矿山安全。严格落实矿山安全“八条硬措施”,加大瓦斯、顶板、火灾、水害、煤尘等重大风险管控力度,严查严管现场作业“三违”行为,全面排查治理风险隐患,严厉打击盗采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强化极端天气预防,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确保汛期矿企安全。抓好危化品安全。强化动火、高处作业、进入受限空间和检维修等高风险作业管理,督促企业完善落实异常工况处置方案,深入排查整治事故隐患,强化岗位应急培训和演练,严防设备“带病运行”和人员“三违”行为引发事故,杜绝因应急处置不当导致事故后果扩大。抓好城镇燃气安全。持续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强化餐饮、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燃气安全监管,加大燃气管道、厂站设施等重点部位维护、检查、巡查频次,严格审批、监督管道周边第三方施工作业,做好燃气用户的安全检查服务,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抓好建筑施工安全。全面加强有限空间、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管理,深入排查高处作业、深基坑、脚手架等部位的安全隐患。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严防高处坠落、坍塌等事故。抓好其他领域安全。加强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水利、特种设备、工贸、民爆、农机、粮食、寄递物流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扎实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工作
靠前防范自然灾害。加强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火情监测巡护,严格野外火源管控,严查违规用火行为。密切监测灾害性天气和地震、地质、水旱等灾害,加强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安全提示、落实应对措施。严格应急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值守和灾害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事故灾害舆情监测,及时核实调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科学高效应对处置。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能力。做实做细应急预案、队伍、物资等准备工作。在重点时段、重大活动、重要部位前置力量,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或险情,迅速响应、高效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