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形势与灾害预警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夏顺邦达新材料有限公司“8·19”较大爆燃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报告

来源: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作者: 日期: 2025-09-30 阅读量: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夏顺邦达新材料有限公司8·19较大爆燃事故

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报告

根据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厅牵头,组织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生态环境厅、总工会、宁夏消防救援总队和银川市应急管理局有关人员及专家组成评估工作组,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夏顺邦达新材料有限公司“8·19”较大爆燃事故(以下简称“8·19”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

评估工作组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和随机抽查方式,对宁东管委会及相关部门、事故企业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对举一反三汲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情况进行了现场核查。总体看,“8·19”事故发生以来,宁东管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推动隐患排查整治和责任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建立了一把手责任访谈、风险卫士系统试点等一批有效做法,工作机制取得创新。涉事相关企业及人员的处理决定已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工作主要有5个方面成效。

一、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宁东基地党工委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党委(扩大)会议、专题会议常态化学习研讨内容,专题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20余次。管委会主要领导专题听取汇报并深入20余家企业调研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审定6个行业领域一件事全链条治理等系列文件,形成逢会必讲安全、入企必查隐患、节点必督落实的工作常态。宁东管委会深刻吸取“8·19”事故教训,深化以案促改,事故发生当夜召开全行业紧急警示会议,部署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周年节点再次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1000余人观看事故警示教育片,持续强化震慑作用,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效。建立常态警示教育机制,在节假日、重大活动等关键节点开展重点警示提醒,推动安全生产从事后救火事前防控转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红线意识有效提升

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逐步健全。事故发生后,宁东管委会印发《关于加强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的意见》,修订印发《宁东基地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2025年版)》,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流程、严格管控试生产等环节风险。修订印发《宁东基地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企业本质安全提升配套奖补办法》,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奖励金额,截目前共兑现734.3万元。应急管理局印发《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十项硬措施和特殊作业“零容忍”事项清单》,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经济发展局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2025工作清单》,推动责任主体由被动担责向主动创安转变。落实包抓盯办机制,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领域17家停产企业、19家重点包抓盯办企业和20家试生产企业(共30个试生产项目)实行重点管控,责任链条进一步压实。创新推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访谈,公开晾晒企业领导班子安全责任掌握情况,破解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的惯性思维,推动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监管新模式。

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事故发生后,宁东基地安委会印发《宁东基地安全生产容易被忽视的小部位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面排查整治涉五化企业设备、工艺落后等问题,有序提升企业自动化水平。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战行动,通过巡查、夜查等四不两直突击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行为,自“8·19”事故以来,累计对31家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处罚,罚款金额433.7万元,个人处罚23.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90.7万元。实施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管控制度,完成65家重点企业安全评估诊断分级实现执法精准化。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联合审查机制,严把项目引入最后一公里,防止先天不足的项目转移落地。深化化工和危化项目试生产前现场安全生产条件确认机制,严格开展企业试生产条件核查,邀请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19名高水平专家常驻宁东,为企业试生产前各项准备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累计评估确认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30个、核查整改问题757项、出具《试生产核查报告》30份,责令停产不具备试生产条件的企业10家。

四、安全素质能力提升持续强化。宁东基地安委会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紧扣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分层次、分批次系统开展安全培训,建立安星讲堂安全生产公益宣讲品牌,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人员专题培训14场次、覆盖受众超3400人次,组织开展安星讲堂和现场答疑活动19受众2000余人。聚焦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宣贯活动585157人,推动全员懂标准、会排查。通过安星讲堂拓宽辖区企业安全管理视角,采用工作经验交流、名师讲座和集中答疑等方式深化培训。联合天津大学、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举办危化品优秀安全管理人员高阶研修班,40人参与培训;携手兰州大学启动宁东-兰大首期硕士学位提升班,48人参与学习。抽调辖区企业70余人次在应急管理部及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等区内外督导检查中开展现场跟学锻炼,安全培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赋能转变。

五、安全基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推动信息化赋能增效,50家重大危险源企业全部建立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场景应用。涉及硝化、氯化等五化工艺的17家企业全部完成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推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风险卫士系统在宁东首建首试,35家企业建设成果通过管委会验收,五恒化学等企业不断拓展系统适用边界,切实解决企业风险辨识和异常工况处置能力不足的短板。壮大安全监管队伍,新增驻应急管理局工程师3名、新增危化业务专业人员2名,并选派3人参加博士、硕士学位提升班,多措并举切实提升监管人员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持续改进的问题。一是责任落实有待持续强化。“8·19”事故发生以来,宁东管委会各相关部门花大力气开展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但部分企业提高全员安全生产能力的意识还不够高,主动提高全员风险辨识、管控能力的意识还不够强、措施还不够有力。二是专项整治还需持续深化。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部分工作任务上还存在差距,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覆盖面与深度还存在不平衡不深入现象,部分企业层面落实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不够有力三是风险防控能力还需提升宁东基地经济增长快,生产经营单位也快速增多,在安全生产方面风险挑战交织叠加。从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领域看,化工企业多、重大危险源多、危险介质多的客观状况长期存在。虽然防范群死群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排查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线索还有差距,本质安全提升系列举措功效仍待进一步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持续筑牢安全发展红线底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贯穿于宁东基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持续深化“三管三必须”落实,建立健全常态化传导机制,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深刻理解“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内涵要求,破除思想麻痹和侥幸心理。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强化源头治理思维,在规划布局、项目引入、产业发展等重大决策前端,将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刚性前置条件,坚决守住安全准入关口切实增强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第二,持续夯实重大风险防控根基。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对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一步强化重大风险管控,强化行业监管、专业监管与综合监管协同,推动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破解上热下冷问题。充分运用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改进安全管理方式,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有效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企业智能化数字化风险管理水平,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构建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以信息化手段赋能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第三,持续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2024年国务院安全生产考核巡查、2025中央安全生产一、三季度明查暗访,以及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强化问题隐患整改,攻坚突破,实现清零目标。要深入剖析各类反馈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特别是制度机制、责任落实等方存在的不足,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基础性、根源性问题,以整改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推动安全生产治理由侧重事后处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转变,安全生产由企业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理由政府推动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由部门行业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推进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落实,持续优化隐患报告奖励机制,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固化曝光动态,提升隐患整改效率,激发社会监督效能,发挥常态震慑作用,引导公众深度参与监督,营造共治氛围,挤压违法生存空间。

第四,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探索建立屡查屡犯问题数据库和屡查屡犯企业清单,采取曝光、帮扶等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施好各类安全技能培训计划,持续推进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落实好逢查必考机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四不放过要求,持续提升企业主要责任人和安全总监管理能力。同时,加快智能化风险管控新技术运用,强化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定期研判工作做到超前谋划、精准定位、全面覆盖对潜在风险进行深度剖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逐步建立宁东基地安全风险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对比,动态分析研判,做到风险精准研判、防控措施精准发力,不断提升监督管理标准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